米乐M6 米乐汽车设计师成智己LS7首批车主3个月4000公里后这些话不吐不快
米乐M6 米乐米乐M6 米乐今天这篇文章的主角,是智己LS7参数图片)的第一批用户,3月份提的车,在过去3个月的时间里,目前已经开了超过4000公里的里程。
作为一位汽车设计师,同时也作为一家造车新势力的从业人员,是什么原因让他放弃自家产品而选择智己LS7呢?
据说,这块大曲率的穹顶玻璃,引入了国产大飞机C919航空玻璃的工艺和生产设备,并且使用了三层镀银技术,配备隔热胶片,能量透过率领先传统风挡近一倍,从我的实际体验来说,隔热性能非常好,无惧阳光直晒。
这里插一个小故事:之前车友群里就有车友聊到:戴着可变色太阳镜在智己LS7里一直是透明状态,一旦下车,眼镜马上变黑成墨镜。
所以你会发现,智己LS7前舱机盖设计得比较低,而且车头快速向下倾斜,配合较低的仪表台,和同级SUV比较,智己的LS7的盲区很可能是最小的。
一般而言,车越大,盲区越大,特别是SUV较高的车身,很容易让人忽视路边的儿童或者障碍物。
智己LS7是国内首款大规模装配半幅方向盘的车型,这也是网友讨论最多的热点。
我承认,这会打破驾驶员原有的习惯,有适应成本,但换来的是更简洁、无遮挡的车内空间,是符合智己LS7面向未来的“不只做交通工具,而是第三空间”的产品理念的。
过去,汽车是机械时代的产物,大大的方向盘,粗壮的换挡杆,长长的手刹拉杆,还有车内的各种旋钮、按键等,都是为了让人方便操作而设计,基本原则就是:“傻大粗重”。
现在,有了“软件定义汽车”的说法,原则便是:只要能用软件操作的,绝不用硬件。
所以,在智己LS7的内部,绝大部分操控按键消失了,只剩下方向盘、换挡拨杆等极少数实体零件,同时机械感被弱化,更倾向简洁的电子感。
未来,汽车一定会进入高阶自动驾驶阶段,届时,就彻底不用驾驶员来控制方向、加减速、换挡等了。
方向盘、加减速踏板、换挡拨杆等等也会彻底消失,从这个维度来看,智己LS7其实是有些超前了。
汽车由内燃机向电气化转变的过程,也是汽车由交通工具向第三空间转变的过程。
于是大家发现,电动车尤其是智能电动车其实是适合作为一个休息或者娱乐的私人空间的。
特别是在疫情期间,社交距离不得不拉开,许多人开始在车里午休,在车里远程会议,在车里看视频唱K等等。
另一方面,车内大面积都是皮质包覆,而且,不少包覆材料下面还有一层泡棉,给人更柔软的触感。
特别是在人容易触碰到的扶手和中控台区域,圆润的造型加上柔软的包覆,给人特别舒适放松的感受。
不仅门把手被隐藏了,车门下部的低音扬声器也做成隐藏式的,此外,智己的设计师们还减少了金属感的装饰。
相较于传统汽车上动辄“bulingbuling”亮闪闪的镀铬装饰件,智己LS7极为克制,不再炫耀功能和装饰感,而是给人现代家居的简洁和温馨感。
我觉得今年是零重力座椅的元年,除了智己LS7之外,刚刚上市的极氪X问界M7深蓝S7等都有零重力座椅。
实现零重力座椅的功能并不难,难的是对于车内空间场景化的思考,形成场景、功能,配置到用户体验的闭环,这其中最出色的,我认为还是智己LS7。
由于安全带固定在座椅靠背上,所以,即便是在行驶过程中使用零重力模式时,我们也是有安全保障的。
而且,相较于其它车而言,智己LS7的零重力是在后排座椅上实现,一方面,折叠的副驾驶座椅创造出更开阔的视野和空间感,另一方面,配合后排隐私玻璃,乘客在座椅上休息私密性更好,即使停车在闹市,全车双层隔音玻璃的加持,也能不被打扰安心休息。
我觉得,这才是零重力模式的最大功劳,它真正开启了一个全新体验:无敌3座车场景。
当其它竞争对手卷零重力座椅配置的时候,智己的零重力座椅已经进阶到了3座车使用场景下的产物。
对,智己LS7轴距超3米,车长超5米,当竞品都在卷6/7座的时候,我更加认同智己LS7是一部3座车:副驾驶座椅可以折叠并前移,腾出来的空间和无遮挡的视野都分给后排乘客。
相较而言,不管是蔚来理想,亦或者是传统车企的5米级SUV,都更像是120平米的常规4房,而智己LS7是“120平米的景观大两房”。
智己LS7更适合2~3人的出行,给到每位乘客更奢适的空间,或躺或坐,配合前排巨大穹顶玻璃,成为了移动的景观房。
对于大多数小家庭的出游场景,不管是驾驶、露营、野餐、观光,还是亲子等,各种场景都能展开,真正实现了从交通工具到第三空间的体验跃升。
似乎聊到最后,这位汽车设计师车主也并未提及智己LS7的缺点。我问他是没有缺点吗?他说也并不是,只是,他觉得,智己LS7的优点远胜于缺点,尤其是在一些与亲子、自驾、露营等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场景方便。他还慷慨的表示,要把这辆车送给我来盘一盘,让我也深度体验一下智己LS7的好。都到这个份上了,我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安排!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