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设计闯大米乐M6 米乐祸?工程师视角聊仰望U8出风口是否合理?
不久前,比亚迪仰望U8参数图片)发布了内饰官图,其中,座舱内最特别的设计之一,要属空调出风口的造型。
汽车空调出风口的设计,并不是随便设计得来的,而是要考虑到车内空气的流动方向、流速及气压等多种因素。
一般来说,汽车空调出风口的吹风方向是这样要求的:向上,要能吹过乘客的头顶;向下,要能吹到乘客的胸部。
这是因为,冷空气的密度高,会往下走(密度高而下沉),而空调的回风口又在仪表台下方。
所以,一般而言,将冷风尽量向上方吹,才能让车内空间形成一个完整的对流,有利于更好地降温。
基于对出风口的设计要求和空气循环的基本原理,我们现在就有些担心,仰望U8可能会存在空调制冷效果不好的问题。
通过下面的实际测试,就可以看到,挡板并不直接位于气流方向上,但是气流还是被它“吸引”住了。
这里需要交代一下,模型为参考仰望官方公布的内饰图而来,具体设计细节存在一定的差异。
好在,向上吹风更为重要,米乐 M6米乐如果气流和下方的夹角够大,米乐 M6米乐那么康达效应就不会那么明显。
然而,我们在仰望U8的官图上看到两个因素:其一,上下导风的只有一根叶片;其二,叶片的位置比较靠出风口内部。
我们将叶片调节到向上位置时,其出风的状态是完全向上的,大部分气流经过叶片后改变方向,但最上方的气流会是水平吹出来的。在这股气流的影响下,最终的气流方向会略低于叶片原始设定的角度。
可以看到,所有的气流都从上方这个开口出来,显然,最终出风的角度会远远小于期望的角度。
而如果叶片还非常靠内(靠出风口内部)的话,效果就会变得雪上加霜,气流会被进一步压低,叶片导风的作用将非常有限。
而一旦气流向上的角度不足,又会受到前面讲的康达效应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拉低气流。
所以,如果用传统的方式进行设计,极大概率上会导致气流无法越过乘客头顶,从而影响空调效果。
通过建模可以看到:这种方案表面看上去是1根叶片,但实际上,上下还各有1根,加起来一起有3根。
当叶片转动朝上时,就可以看出这种方案的优点,其向上导风的能力是非常强的。
其实不止仰望,随着中控大屏的普及,中间出风口普遍比较靠下,向上吹风不足,所以也有车型选择在上方增加一个出风口,比如保时捷Taycan,还有大众途锐。
此外,仰望U8的后排出风口与宝马X7的方案相同,第三排是头顶出风口,第二排有中间出风口和B柱出风口,但是,这两个出风口的位置都比较低,向上吹风的能力稍弱。
所以,针对上述风险的第二个潜在的解决办法便是:和奔驰GLS那样,增加第二排车顶出风口,如此便能更好地协调空气对流。
按照目前的传统经验,从功能的角度来看,仰望U8的出风口设计确实不是最优,猜测或是技术向造型妥协的一个结果。但我们也可以发现,其出风口上没有操作机构,所以,大概率是电动出风口,至于有没有特别的黑科技来让其实现造型意图与工程技术的兼顾,我们目前也犹未可知。实车空调制冷表现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