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酷!西安T5航米乐M6 米乐站楼商务区设计方案:在地向天+中央峡谷!
米乐M6 米乐米乐M6 米乐随着西安双中心发展格局的确立,城市重心开始西移,位于城市全新发展中轴上的T5航站楼,一跃成为古都的全新门户,通过助力构建“空中丝绸之路”,也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枢纽之一。
在日前结束的T5航站楼前商务区重点地块建筑概念方案设计国际竞赛中,以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为牵头单位,联合Aedas与上海市政院,凭借出色的方案最终拔得头筹,一举中标。设计希望描绘大西安空港的未来,寻找T5航站楼商务配套区的最佳答案。
根据城市规划,空港新城核心区域形成了以机场为核心的“双心、两环、五区” 的空间格局,而项目正位于机场的东门户区,在即将建成的西咸机场T5航站楼与唐顺陵遗址之间,规划总面积1.37平方公里,集商贸、酒店、总部办公、高端服务等业态于一体。
根据规划,涉及综合商务区重点地块,一分为六,总用地约341.6亩,地上55.6万㎡、地下45.1万㎡。定位以国际眼光、世界标准,融合西安人文、空港特色,研究规划地块的功能布局、交通组织、品质配套、景观设计等内容。
因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故方案构思巧妙选取“在地向天”作为整体概念。 如何处理“天”与“地”、“疏”与“密”、“有”与“无”的关系是方案思考的重点。
基于此,团队提出了“长谷衔苍璧,流绢缀珠玉”的空间规划结构,构思围绕“隐、游、行”三个核心概念,主从有序,形意结合。
秉持中国传统哲学中“象天法地”的理念,中部核心建筑隐万千气象于一片绿谷之下,如同延绵麦浪,以疏朗大气的姿态从土地中生长起来,以无形表现有形,通过大地景观的建筑形式建立其主从关系。
在机场的东侧设计的航空体验馆、顺陵博物馆为这组建筑的次中心,以一圆一环的组合巧妙化解了两条轴线角度不同而带来的矛盾,为南来北往的旅客提供地标,也形成商业综合体的双核结构。
同时,设计采用虚实相生的手法,以蜿蜒泾河为蓝本,在绿色之中勾勒出逶迤的天窗,无形的建筑与有形的天窗,在“显”与“隐”之间形成了美的平衡,丰富视觉体验。
而中部设置的绿色中庭,取自泾河大峡谷,其形宛若如意,联系起T5航站楼及东侧的顺陵遗址,形成“长谷衔苍璧,流绢缀珠玉”的总体形象。
周边商务区通过方正体量承接航站楼的巨大体量,与中部核心建筑形成有形与无形的和谐关系,共同营造和谐的街道景观与高品质的商务办公环境。
现代机场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旅客各种商业行为的需求,在机场完备的商业之外寻找新的商机,是站前商务地块设计的关键。
作为城市触媒的综合商务区CD地块,聚焦于购物公园进行场景营造 ,自然与人文交织而成两条螺旋流线——中央峡谷可以快速通行;主题中庭串联起的购物公园,让人们流连其中。
中央峡谷动线设置了多个以自然元素——绿谷下峪、林、河、谷、瀑等为主题的空间节点,形成起承转合的空间布局,并在其中融入包括全息投影、VR体验、天幕展示等在内的现代化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的场景体验。
此外,周、秦、汉、唐等不同主题的博物馆铺陈于购物公园的主题中庭内,“航空体验馆”跃升于绿谷之上,引导游人穿越十三朝,一日看尽长安千年,实现了历史、艺术与现代商业完美结合。
机场配套的商务办公、公寓、酒店等功能围绕中轴布局在A 、B 、E、 F地块,集约灵活,并以简洁的建筑轮廓与中轴处虚实相生彼此呼应,形成综合商务区起伏灵动的街道空间。
作为T5商务区的核心地块以及航站楼的重点配套服务区,设计充分考虑可达性及便捷性,在地块内部以连桥、通廊构建高效的循环动线,对外以立体多首层设计无缝换乘公共交通及快捷系统,承接疏散机场客流的同时,为出行的游客提供便捷的通道。
中轴购物公园与周边地块的公寓、酒店、办公等建筑结合停车场、地下环廊、空中连桥等设置地下与地面多层大堂,提升用户体验与建筑品质。
针对不同类型的车辆分层规划路线及接驳疏散点,为游客的抵达和离开提供便捷的换乘可能。在地下一层引入PRT个人快速运输系统,完善区域与GTC地面交通中心系统及公交枢纽的对接。
并结合大巴枢纽,设置城市值机厅,便于游客弹性安排游览购物时间,而贯穿东西的中央峡谷,可以快速直达各类服务空间或抵达顺陵遗址公园,全方位提升游客在“城市候机楼”中的体验。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