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icefighter: 那么是不是中档品牌都全军覆没呢?也不尽然。譬如最近我想买手持风扇这就是典型的有品类无品牌 -米乐M6 米乐 雪球
米乐M6 米乐大部分小公司的产品,很可能电池都是虚标容量的,看起来很便宜,但是质量实在不靠谱。
这三类公司中,第3类有不少,在拼多多,沃尔玛,朴朴等渠道商都可以发现一些新品牌。用企业查询网站查询后发现,基本都是深圳等地方的电子商务公司,专利基本没有,就靠外观差异化设计,和电商渠道运营能力,价格卖的不便宜。
这一类我肯定要避开,存粹割韭菜的,我才不会为了所谓的花里胡哨设计付出溢价。
最后我选择了第一类,但是没有选择小米自己的,而是紫米的一款,买回来确实效果杠杠的。
我不反对依靠外观工业设计来卖出高价格,个人不是很感冒,但这可能是中小公司唯一的出路了。
既然你做高端品牌没戏,做平价品牌也不容易,那么请一些设计师,弄一些花里胡哨的设计,吸引一批文艺青年,也是不错的。//@icefighter:回复@化妆品资本论:未来的财富结构将从20-80变成2-98,只有两种品牌,真正具有护城河,壁垒很高的高端品牌,其它都是平价的品牌,中间路线很难生存。
很多行业,有品类无品牌。过去曾经存在一些所谓的品牌,但是他们并没有差异化的鲜明的品牌特性和竞争优势,面临拼多多和零售渠道自有品牌这两类对手,很难有防守能力。
$拼多多(PDD)$看到一家卖锅碗瓢盆的品牌公司,是电商平台变迁的一个缩影。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很有趣,在超市锅碗瓢盆区的商品,虽然价格二三十块钱,但是背后也都是有品牌的。所以,这类公司成长为10亿级别的收入规模,依靠的就是与超市渠道共生。
看看日本,欧洲那些设计师的作品。为什么欧洲,日本依靠外观设计,可以获得很大的商业利益?本质上还是收入上升到一个阶段之后,个性化驱动,更加追求美学感受。但是,一旦进入经济下行状态,这类商业形态肯定是不利的。消费者更在乎性价比,而不愿意为美学感受额外付出不菲的代价。
老哥那你的观点到底是什么呢?-------------未来的财富结构将从20-80变成2-98,只有两种品牌,真正具有护城河,壁垒很高的高端品牌,其它都是平价的品牌,中间路线;那么是不是中档品牌都全军覆没呢?也不尽然。
感觉第三类成功难度很大。譬如电动车,卖得好的公司要么切实解决了客户的里程焦虑(增程式、DMI),要么产品性价比很高(同价位里面性价比突出)。花里胡哨的设计,可能短期能吸引一点顾客,但是毕竟受众群体有限,时间一长就凉凉。譬如蔚来的换电、小鹏的自动驾驶,都是伪刚需,前面的韭菜割完了就后继乏力了。
风险提示:雪球里任何用户或者嘉宾的发言,都有其特定立场,投资决策需要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帐号